撓: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釋義,常用詞組,漢英互譯,Engl

撓: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釋義,常用詞組,漢英互譯,Engl

基本字義:1.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之”。2. 擾亂,阻止:~亂,阻~。3. 彎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節從人),百折不~。4. 搔,輕輕抓:~癢。5 使動用法,使…屈服。

基本介紹

中文名:撓漢語拼音:náo注音:ㄋㄠˊ書寫筆順:橫豎提提橫斜鉤小撇橫撇豎折彎鉤鄭碼:DHGR四角號碼:55012部外畫:6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釋義,常用詞組,漢英互譯,English,方言集匯,粵語,潮州話,網路用語,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漢字:撓漢語拼音:náo注音:ㄋㄠˊ漢字筆劃:9書寫筆順:橫、豎、橫、橫、折、撇、橫、撇、折偏旁部首:扌。部首筆劃:3。部外筆畫: 6,總筆畫: 9五筆輸入:ratq(86版),rat(98版)。鄭碼:DHGR,倉頡:QJPU,U:6320,GBK:C4D3,筆順編號:121153135,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320,四角號碼: 55012,字形結構字首尾分解: 扌堯漢字部件分解: 扌戈兀筆順讀寫: 橫豎橫橫折撇橫撇折基本字義1.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之”。2. 擾亂,阻止:~亂。阻~。3. 彎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節從人)。百折不~。4. 搔,輕輕抓:~癢。詳細釋義〈動〉(1) (形聲。從手,堯聲。本義:擾亂)(2) 同本義[disturb] 撓,擾也。――《說文》撓亂百度。――《國語·吳語》。韋昭注:“撓,擾也。” 撓亂國家,幾危社稷。――《漢書·王莽傳上》。顏師古注:“撓,擾也。” 民以法難犯上,而上以法撓慈仁。――《韓非子·八經》匈奴之眾易撓亂也。――《漢書·晁錯傳》撓以軍法。――宋·蘇軾《教戰守》(3) 又如:撓亂(攪亂;擾亂);撓滑(惑亂,擾亂);撓正(擾亂正氣);撓動(擾亂騷動)(4) 攪,攪動 [stir] 撓,攪也。――《聲類》手撓顧指。――《莊子·天地》。釋文:“動也。” 撓亂百度。――《國語·吳語》以指撓沸。――《荀子·議兵》使水濁者,魚撓之。――《淮南子·說林》(5) 又如:撓酒(攪和酒漿);撓混(攪渾);撓盪(攪擾激盪);撓擾(攪拌);撓攪(攪拌)(6) 阻撓 [hinder]於是眾人竭力撓之。――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7) 如:撓抑(阻撓抑止);撓抗(阻撓抗拒);撓阻(阻撓);撓沮(阻撓);撓格(阻撓,抗拒)(8) 惱亂,煩擾[be vexed]。如:撓擾(煩擾;騷擾)(9) 搔;抓 [scratch]。如:彼此輪流給對方撓癢;撓腮撧耳(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10) 屈服 [flinch;yield] 抑撓志以從君。――《國語·晉語》。注:“屈也。”秦王色撓。――《戰國策·魏策》堅毅不撓。――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11) 又如:撓志(撓屈志節);百折不撓;不屈不撓;撓折(屈服);撓弱(懦弱無能);撓沮(屈從退縮);撓屈(屈服);撓挫(屈服);撓節(屈節;屈從他人);撓辭(屈服的言詞);撓法(枉法);撓情(曲徇私情)(12) 彎曲 [bend] 棟撓。――《周易》其弓菑,則撓之。――《考工記·輪人》注(13)如:撓折(彎曲折裂)詞性變化〈形〉(1) 弱 [weak] 弓不試則勁撓誣。――王符《潛夫論》(2) 又如:撓弱(怯弱膽小);撓壞(敗壞)常用詞組撓敗 náobài(1) [be defeated;be routed] 潰敗。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左傳·成公二年》(2) ∫滄鰲澳穎薄?故將以民為體,而民以將為心,心誠則支體親刃,心疑則支體撓北。——《淮南子·兵略》引證解釋1. 挫敗,戰敗。《梁書·南海王大臨傳》:“ 彪 若成功,不資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不可往也。”《太平廣記》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全》:“深入賊庭,果逢撓敗, 李公 戰沒,吾為囚俘。”《清史稿·德宗紀二》:“丁巳,以 吳大澄 師徒撓敗,切責之。”2. 擾亂敗壞。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豈唯虛費資糧,兼恐撓敗軍陣。”《舊唐書·裴度傳》:“逆豎構亂,震驚 山東 ,奸臣作朋,撓敗國政。”撓鉤 náogōu[long-handled hook] 一種工具,長柄,頂端裝一大鐵鉤。引證解釋一種長柄頂端安有鐵鉤的用具。《水滸傳》第八八回:“ 李逵 殺的性起,只顧砍入他陣里去,被他撓鉤搭住,活捉去了。”《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收拾撓鉤、水桶來救火時,那裡有什麼火!”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六章:“她們又沒拿撓鉤來,必須上樹。”撓裂 náoliè[flex-crack] 通過反覆彎曲使(如橡膠)表面展現裂紋。撓曲 náoqū[bend] 彎曲引證解釋屈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撓頭 náotóu一、[scratch one’s head] 以手搔頭。二、[knotty] 喻事情不好辦,讓人費難。引證解釋1. 搔弄頭髮。《水滸傳》第三九回:“ 宋江 聽罷,撓頭不知癢處,只叫得苦。”2. 方言。不梳頭。 明 沉榜 《宛署雜記·民風二》:“不梳頭曰撓頭。”3. 攪亂頭腦,頭昏。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換棺材不換,和怎樣抬埋,馬上都得打主意!嘿!我一輩子淨幫人家的忙,就沒遇見過這么撓頭的事!”漢英互譯撓:flinch;scratch;yield,tickle。Englishtickle,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方言集匯粵語:naau4 naau5潮州話:nau1

網路用語撓牆:就是抓狂……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注》乃卯反。或作摎。又《說文》一曰捄也。又《集韻》《韻會》《正韻》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又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注》讀平聲。或作。又《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眾枉。又《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眾易撓亂也。《注》火高反,其字從手。又《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又《集韻》《韻會》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又《集韻》馨麼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從手從木,古互通。與鐃從金,音同義異。考證:〔《前漢·劉向傳》守正不撓。〕 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為句,不撓眾枉為句。謹據改為不撓眾枉。說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撓擾也。從手堯聲。一曰捄也。奴巧切說文解字注𢺕也。此與女部嬈字音義皆同。從手堯聲。奴巧切。二部。一曰捄也。捄篆下曰:一曰⺕也。是撓,𢺕,捄三字義同。

相关推荐

淘宝运营5条实用技巧:关键词优化与标题写法全攻略
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

淘宝运营5条实用技巧:关键词优化与标题写法全攻略

📅 10-25 👁️ 2844
查找當地授權經銷商及授權服務商
bt365验证不通过

查找當地授權經銷商及授權服務商

📅 09-02 👁️ 6521
关于游戏公司跳槽的心得
be365是否安全

关于游戏公司跳槽的心得

📅 08-03 👁️ 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