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名著之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非常鲜明的“尊刘贬曹”,但是陈寿的正统史书《三国志》却是“尊曹贬刘”。比如在《三国志》里,曹操的传记是《武帝纪》,而刘备则是《先主传》,二者的尊卑分别可谓一目了然。
可有些奇怪的是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于西晋,陈寿本人则是蜀汉的遗臣。而且在《三国志》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依然能发现一些陈寿以春秋笔法尊崇蜀汉的蛛丝马迹。既然如此,那《三国志》的公开立场为什么却是“尊曹贬刘”呢?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因此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问题:正统传承。中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要称自己是华夏的正统继承者,这也是其朝代合法性的来源所在。
展开全文
而在历史上除了炎黄二帝之外,中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是前朝的继承者。因此无论新朝官方对前朝实行的政策或者某些统治者有多大力度的抨击或丑化,都要承认而不是彻底否定前朝的合法性,因为那也是自己朝代合法性的来源。
而对于陈寿《三国志》成书的时代西晋来说,天下是从曹魏那里禅让继承过来的。西晋的奠基者司马懿是曹魏的股肱老臣,开创者司马师、司马昭也都是曹魏重臣(权臣)。
因此西晋必须主张曹魏是从东汉那里合法传承下来的,而不是篡夺来的。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尊奉曹操、曹丕为正统皇帝。如果曹操是篡位的“奸贼”,曹魏这个天下是从东汉那里“偷抢”的,那西晋的天下不就是“违法销赃”了吗?
因此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于西晋,自然就要从西晋的立场出发,视曹魏为正统,蜀汉为从属;尊曹操,贬刘备。否则陈寿就不一定能写成《三国志》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