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肇淛所著的《五雜組》卷九之中紀載:「龍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
又稱龍生九子:龍生九子:「蒲牢好鳴,囚牛好音,蚩吻好吞,嘲風好險,睚眥好殺,贔屓好文,狴犴好訟,狻猊好坐,霸下好負重。此語近世所傳,未考所出,而《博物志》九種之外,又有:憲章好囚,饕餮好水,蟋蜴好腥,蚵蛉好風雨,螭虎好文采,金猊好煙,椒圖好閉口,虭蛥好立險,鰲魚好火,金吾不睡。亦皆龍之種類也。蓋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3][4]
龍本性善良.
人們依照龍九子的品性,將它們的外形用於裝飾:[1][5]
名稱
喜好
形似
見於
贔屭
負重
龜
馱碑
蚩吻
吞
龍頭魚身
建築的脊梁
蒲牢
吼叫
小龍
鐘提梁的獸鈕
狴犴
訴訟
老虎
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
饕餮
食
兇殘野獸
青銅器的面部裝飾
螭首
水
龍
排水口、橋柱
睚眥
殺鬥
龍首豺身
刀環、劍柄吞口
狻猊
喜煙好坐
獅
香爐腳部、佛座獅子
椒圖
閉居、不受打擾
螺蚌
鋪首啣環
囚牛
音律
黃色小龍
蹲立於琴頭
嘲風
險、遠望
鳳凰
殿角走獸
負屭
文、書法
身似龍、頭似獅
盤繞在碑頂
古諸器物異名:
贔屓,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
蚩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
徙牢,其形似龍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懸於鐘上。
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
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
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
𧖣𧊲/䘎蜍,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
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彩,故立於碑文上。
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丁非也。
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
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
獸𧉚,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
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6]